湖南首例自体脐血治疗再障即将完成移植
投票成功

2020-09-25

277

1

分享

 

 

 

12 月 22 日电  妈妈们在完成生育后是否有必要储存脐带血?这个问题一直是父母们讨论的话题。今天,一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 8 岁儿童将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接受自体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这将是湖南首次利用自体脐血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案例。

脐带血,是指胎儿娩出断脐后最短时间从脐静脉中采集的血液。经过近三十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而造血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可以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各种细胞,具有重建血液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疾病。

2011 年,患者妍妍(化名)的父亲林先生在广东湛江工作,爱人梅女士怀孕后在当地医院看到脐血宣传资料,梅女士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得脐血是一份很好的健康保障,所以夫妻俩果断选择生育后保存孩子的脐血。

今年 11 月,8 岁的妍妍眼周出现血点,随后有感冒症状;身为护士的梅女士出于职业敏感,觉得不是那么简单,家人立刻带着妍妍去医院检查,辗转长沙几家医院后,最终妍妍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且骨髓已处于不造血的状态。

对此,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蒋铁斌副主任表示,对于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使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与家长沟通中发现患者出生时在广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以下简称「广东省脐血库」)储存了脐带血,医院立即与对方取得联系,得知妍妍的脐带血完全符合移植标准,蒋主任当即决定为患者采取自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目前,广东省脐血库总储存量超过 43 万份,脐带血样本全部被储存在零下 196℃的低温液氮中,低温环境下血液中的细胞会处于休眠状态,等到需要它的人出现时,工作人员才会将其解冻「唤醒」。

「当时也想着存下来,最好还是别用上,但是谁也没想到现在用上了,一开始我爱人她都无法接受孩子生了这个病。」林先生表示妍妍得这个病非常突然,此前她的身体一直都非常健康,还在学校运动会拿过奖。林先生呼吁希望国家能加大在脐血方面的科普宣传,让大家了解脐带血的价值,即使不自存也应该捐献出来,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脐血已应用于治疗 80 多种疾病。在中国原国家卫计委颁发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 年版)》也有规定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适用于治疗恶性疾病和非恶性疾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表示,从医学的角度,保存脐带血是有价值的,家庭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决定是否保存。作为医生,陆院士希望将来更多病人在需要时能用上自体脐带血。

图文来源:人民网长沙,如有侵权,删稿请联系 1868137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