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星医学

如何推进精准医学在肿瘤临床医疗领域的实践应用

为促进基因组学引导精准医疗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帮助中国肿瘤患者更精准用药,领星医学于 2017 年下半年启动「领星肿瘤精准医疗临床研究基金」项目,截止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项目共入组患者达 1102 例。

值 2018 年 CSCO 年会盛大召开之际,领星「肿瘤精准医疗临床研究基金」项目中期总结会同期在厦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肿瘤学专家齐聚于此分享肿瘤临床经验,探讨精准医疗如何切实服务于临床,让更多肿瘤患者获益。

微信截图_202.png

▲大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卢实春教授演讲:精准医疗如何应用于临床

作为一名在肝胆胰肿瘤诊治领域颇有建树、走在国际前沿的临床医生,对如何推进精准医疗落地、肿瘤精准医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又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呢?就此问题,记者对卢教授进行了如下采访。

记者:卢教授您好,今天听了您在「领星肿瘤精准医疗临床研究基金项目」中期总结会议上的致辞,能否介绍下这个项目为患者精准用药、个性化治疗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卢实春教授:领星医学去年启动了「领星肿瘤精准医疗临床研究基金」项目,今天主要是中期成果总结,截止目前共计入组患者 1102 例,参与中心数 103 个、PI 数 48 位,涵盖 20 多个癌症种类。此项目的实施强有力地推动了精准医学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转化,其带来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领星肿瘤精准医疗临床研究基金」项目是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是转化医学实践的里程碑式标杆;

第二,精准医学临床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指导精准用药的工具是临床医疗所急切渴求的。其中临床全外显子组测序作为基因组学技术,正成为临床大夫进行靶向精准用药的重要工具;

第三,该项目的实施大力助推了精准医学理念进入临床实践,使精准医疗成为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和抓手。从实践精准医疗可操作的层面上,为精准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搭建了桥梁,让精准医学真正实现可操作化、可实践化。

在我国生物医疗风起云涌的基因测序领域,「领星肿瘤精准医疗临床研究基金」项目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里程碑式工作,大力助推了精准医学普惠化、科学化、精准化。

记者:作为此次会议的大会主席,您觉得会议的亮点在哪里?

卢实春教授:第一,这次会议使我们非常明确地看到了精准医学的可操作性。尤其是临床全外显子组检测作为基因组学应用的一种,在临床有很大的潜在价值。比如领星于今天下午举办的难治性肿瘤南北中国赛,就是精准医学用于临床实践的精彩展示;

第二,  通过各学科临床专家的深入交流,使我们真正理解到多学科综合治疗应该成为治疗各个器官或人类肿瘤的标准范式;

第三点,从「领星肿瘤精准医疗研究基金」项目和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出,精准医疗对各学科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指明了新的方向;

第四点,本次会议也向临床医疗从业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精准医学虽然在初步使用中显示出了潜在的价值,但真正实现「精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卢教授您刚刚也提到了精准医学的普惠化,那么您觉得在医疗行业闭环中重要参与主体该如何将精准医学的理念进一步推进呢?

卢实春教授:首先是精准医学的科学基础,生物科技研发(比如临床全外显子组检测)需要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可及性,从事基因组学的研发单位需要提供科学有效的检测技术和手段;其次临床医务工作者要积极参与技术的临床推广和实践应用,以达到患者受惠最大化;此外政府和医疗行业的管理机构应该在政策配套方面给予支持,有效管理技术的合理使用,促进其在人类肿瘤诊治中的应用。最后希望企业能够开发更廉价的检测手段,让更多患者获益。技术开发的第三方、临床实践者、行业主管部门、价格市场机制等只有从患者获益的角度出发,才能够真正实现精准医学的普惠化。

记者:精准医疗发展非常迅猛,比如在基因检测、肿瘤免疫联合治疗等细分领域,您觉得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

卢实春教授:基因检测目的是为了寻找一个靶向药物或者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通过基因组学(比如临床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出来的结果是否能完全解释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真实通路。我认为单一检测手段不可能把「准确性、有效性和特异性」都提到很高的程度。

未来的机遇在于多组学的联合判断。比如:基因组学从基因层面找出癌症内在发生的线索,转录组学找到在转录层面的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路径,蛋白组学在蛋白层面证实上述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产生的细胞生物学、生理学或病理生理学的改变。再加上通过 PDX 和 Super PDX 等技术,来作为药敏试验的载体,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整个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驱动基因与信号通路的明晰、药物作用关键靶点的确定,并且在不同层面上,癌症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都能得到验证,达到尽可能的「精准」。

显然单靠一方面的检查不可能完全达到,因此未来的机遇就在于多组学的联合,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医疗,使肿瘤治疗更为精准化、个体化。困难和机遇一目了然,只有清楚这些,才可能期盼真正的精准医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便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手段,目前在临床实践中迈出步伐较早的应以临床全外显子组检测为代表的基因组测序。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 PDX/Super PDX 等其他手段虽有临床实践报道,尚未建立标准,可以说三者在同一起跑线上。

记者: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有哪些新的技术性突破和进展?它给临床医疗带来哪些影响?

卢实春教授:肿瘤的精准医疗目前集中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两个方面,免疫治疗又分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体治疗和细胞特异性的治疗(CAR-T 治疗)。二者在技术方面有明显的突破,过去五到十年间关于人类肿瘤治疗方面的进展远远超过了过去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取得的成绩。无论是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关键在于知晓靶点对于治疗是否有效,我们认为基因测序或者再加上其他几种组学联合应用才能更高效的「对症下药」。即便全外显子组测序已经显现出潜在临床价值,但下一步的突破有赖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用于实体肿瘤的进展。此外多个用于人类实体肿瘤的 CAR-T 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临床方面抗体治疗的推广重点在于适应症的进一步扩大、价格的下降和副反应的认知、处理及预防,这会增加患者的生存获益。

目前为止,肿瘤免疫治疗取得的成绩要比靶向治疗更突出。无论是免疫治疗还是靶向治疗均处在上升的、不断有新突破、新消息出现的阶段,肿瘤治疗也正因此而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肿瘤病人将获益。

从肝胆外科的角度出发,精准医学的交叉渗透,以及精准医学理念的使用,必将带来肝胆外科领域的巨大变革,为肝胆外科发展汇入新动力。我们将这个时代的肝胆外科称作「精准医学时代的肝胆外科」。

Improve Health

以上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