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星医学

领跑精准医疗事业,星辉斑斓里高歌

引言:2018 年 9 月 21 日,领星医学与《NEJM 医学前沿》共同举办的「不忘初星,践行前沿——2018 领星精准医疗案例大赛」 在 2018 CSCO 学术盛会期间,于厦门日航酒店圆满完成了难治性肿瘤南北中国赛的赛程。

医悦汇特邀此次案例大赛北中国分会场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周爱萍教授,就精准医疗时代下医生、患者、行业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专访。

微信截图_200.png

周爱萍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 MDT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癌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肿瘤学分会 (CGOS) 副干事长、胃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国继续教育杂志》、《肝癌电子杂志》、《Annals Oncology》胃肠道肿瘤中文版编委

医悦汇:如何正确的理解精准医疗在肿瘤治疗环节中扮演的角色?基因检测会不会泛滥?

周爱萍教授:精准医疗涉及多个方面,如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精准疾病的预防、早诊早治等。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人体内部自身遗传物质及基因改变相关,从精准医学角度而言,我们要去了解、诊断、治疗一种疾病,就要去了解其疾病分子的改变情况,明确分子图谱,剖析导致疾病发生的异常遗传信息,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应的治疗手段。

精准医疗是临床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事实上,分子水平的检测我们一直在进行,只不过我们之前践行的是分子免疫组化,是一种比较低级、原始简单的分子检测,而现在提及的基因检测通常指高通量二代测序,如不同规模的 panel、全外显子测序、全基因组测序等。通过这样高通量的手段,能够使我们对患者或机体基因全貌有整体、全面的了解,这样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预后的判断,从而寻找最适合的治疗手段。

基因检测是精准医疗的前提。随着靶向治疗的普及和推广,基因检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这种广泛是一个合理的需求,广泛不等于泛滥。我们说的泛滥,往往是没有理由的、过度的、漫无目的甚至带有不良需求、不良动机的应用某一种技术。我们应当更加客观、辩证的看待精准治疗与基因检测之间的关系。

医悦汇:临床医生如何合理规范的为患者进行基因检测?

周爱萍教授:基因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技术,高额成本造成了较高的治疗费用,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国家的财政状况尚不能把这一检测技术纳入医保范围,所以在进行精准医疗的同时,如何合理、节约、科学地开展基因检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这是需要临床医生与精准医疗公司更好的把握、推动和约束的。基因检测怎么去做,如何选择、选择时机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患者疾病状况、治疗性质和对于治疗的反应、治疗后出现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以肿瘤内科医生为例,针对晚期肠癌患者,如果患者希望得到更好的治疗,并且患者家庭条件允许,我会在基线治疗时推荐其进行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决定能否在化疗基础上加入靶向治疗,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但是有可能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耐药的问题,尤其在疾病进展的时候,需要我们再次对患者进行基因分析,查找哪些基因改变导致了耐药的发生,引发疾病进展。根据二次检测的结果,再决定后续治疗方案。精准治疗要求我们实时、动态地捕获基因变化,从而指导医生的治疗决策。

医悦汇:本次案例大赛对精准医疗在中国的实践有什么影响?

周爱萍教授:领星医学举办的精准医疗案例大赛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对年轻医生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参赛选手均为中青年医生,比赛内容准备的非常充分,可见参赛选手对比赛的重视。

本次精准医疗案例大赛有如下特点:①覆盖范围广,本次比赛的参赛人员和参加单位覆盖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对全国的精准医疗起到了推动作用。②挑各位选手选择的案例大多是一些难治性病例,这些难治性病例使用传统治疗手段通常没有效果,但是通过临床全外显子测序、多次 ctDNA 监测,能够为部分患者找到非常有效、精准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机会,使有部分患者获得非常好的疗效,甚至获得了治愈机会。

这些病例介绍展示了精准检测对精准治疗的良好推动作用,进一步传递了精准检测的重要理念。临床医生通过对病例全面、长期、多次的深度分析,加深了大家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了解,丰富了我们对于分子、肿瘤基因改变与肿瘤治疗关系的理解,也增加了我们对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实践经验。

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临床需要进一步探究的一些问题,如当肿瘤检测出多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时,我们应当如何选择最有可能对肿瘤发挥作用的靶向药物。总体来说,临床医生通过这次活动,对这些经典案例的病理(包括分子病理)进行了全面、长期、多次分析,加深了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加深了对肿瘤基因改变和治疗行为的理解,也加深了对精准医疗实践的认识,是非常好的学习的机会。

Improve Health

以上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