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星医学

领星精准医疗案例大赛·神经肿瘤 MDT 案例赛南区区域赛顺利举行!

2018 年 11 月 24 日,由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 (CGCG) 和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 MDT 学组联合主办,《NEJM 医学前沿》协办,领星医学承办的 2018 领星精准医疗案例大赛 ·神经肿瘤 MDT 案例赛南区区域赛在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顺利举行。

8xecgb6g.bmp
会议现场

本次大会邀请了来自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医学专科医院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王伟民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此外,大赛还邀请到了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院、湘雅医院、三九脑科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近 20 位来自临床一线的神经肿瘤专家作为点评嘉宾,为参赛案例作出专业的点评与指导。共同探讨、促进神经肿瘤的精准治疗应用于临床实践。

经过激烈的角逐,评委从 5 例神经肿瘤 MDT 案例中选出了 2 例优秀案例进入下一轮的南北中国赛 (12.7 南京金陵神经肿瘤国际论坛)。对于每个参赛案例,评委们都给出了精彩的点评和建议,参赛选手在分享案例的同时也都收获颇丰。

pfupnx43.bmp
大会主席为获奖选手颁奖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在本次神经肿瘤华南区域赛中脱颖而出的 2 个案例: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akaonsck.bmp

胡清军——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汇报题目:WHO 2016 版新分类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病例报告
案例亮点:该案例是一例年轻的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者(25 岁)的治疗案例。该案例初诊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经过标准手术、γ刀治疗后逐步进展为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三九脑科神经肿瘤 MDT 团队的每一步手术及放疗治疗决策都非常规范,严格遵照指南路径,胡医生现场表达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现场评委也针对术后复发的患者做γ刀及续放疗剂量选择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第二次术后,三九脑科神经肿瘤 MDT 团队通过复发肿瘤组织的领星临床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结果对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分子病理特点与预后评估做了详尽的分析,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参考多篇临床研究文献报道,对患者采用维莫非尼靶向治疗,稳定了病情,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获益。

gt6y270s.bmp

周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汇报题目:精准医疗背景下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策略的选择
案例亮点:该案例是一例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案例,该案例的患者在肿瘤局部切除术后进行了常规的同步放化疗。术后随访 9 个月后,考虑影像结果复杂性,第一次 MDT 讨论复发 or 假性进展,第二次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第二次术后复查期间,再次 MDT 讨论肿瘤残余及下一步治疗规划,针对残余强化病灶,不排除肿瘤残余可能,行立方定向下γ刀治疗及 TMZ 剂量密度方案,第二次术后两月,肿瘤再次复发,结合领星临床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结果及顶级杂志文献综述研究报道,MDT 团队选择了阿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的治疗方案。虽然该治疗方案由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优化,但 MDT 团队探索性的治疗方案将给这类病例的后续治疗提供借鉴意义。

其它精彩案例

0ssnbnnr.bmp

张红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汇报题目:精准医疗在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探索
案例亮点:该案例初诊属于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标准同步放化疗治疗 10 个月后复发,对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该患者在尝试放化疗、靶向治疗多次治疗后,反复进展,该案例充分展示了临床全外显子组结合 MDT 讨论在胶质母细胞瘤多次进展的临床指导意义,张医生回顾这个患者整个治疗过程,深刻体会到合理治疗的同时,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辅导作用。

niw7luvo.bmp

张继——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汇报题目:一例复发性 GBM 治疗策略分享
案例亮点:张继医生通过自信幽默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一例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过程,就多模态影像技术如何判断肿瘤复发和假性进展到两次术后 MGMT 甲基化检测结果出现的不一致现象,与评委展开了热烈讨论,张医生病例展示过程中,逻辑清晰,思维敏捷,赢得评委的一致好评。

1x6xyiuo.bmp

刘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汇报题目:一例老年间变型星形细胞胶质瘤临床实践探讨
案例亮点:刘超医生的案例展现了教科书式标准治疗流程,严格按照老年胶质瘤指南提示,进行标准治疗手段,通过 MDT 团队充分讨论术后治疗模式,探讨了分子分型对间变型星形细胞胶质瘤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老年 WHOIII 级胶质瘤放疗的分割方式,高级别胶质瘤放疗靶区 EORTC、RTOG 取舍等问题。

在案例大赛所有案例分享结束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刘大伟教授分享了成人弥漫胶质瘤最新分子病理的研究发现,他表示,最近几年分子病理对胶质瘤的预后及治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分子突变信息被发现,对于临床上如何去理解和选择这些分子,他首先从分子机理层面解释 IDH1/2 突变对肿瘤表观遗传改变引入主题,进一步引申到基因检测如何结合组织病理学进行整合诊断,最后通过几篇经典文献列举了分子检测信息推动胶质瘤的预后分型的演化过程,整个分享环节,内容环环相扣、简明扼要、主次清晰,充分展示了分子检测对于成人弥漫胶质瘤诊断、预后及临床治疗的价值。

wqx1wi4l.bmp
刘大伟教授分享

在大赛的最后,王伟民教授与牟永告教授先后为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首先,王伟民教授进一步强调,对于分子检测和精准医疗解决的临床问题,除了关注患者的 OS、PFS 外,患者活下来后的生存质量问题也是需要格外关注的,需要解决活得长的同时还要活得好的问题;因此,不论是规范化治疗、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肿瘤的精准治疗不可能一枝独秀,而是要百家争鸣,未来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获取更多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好地服务患者。

牟永告教授充分肯定了所有为此次大赛的筹办而付出辛勤努力的主办方与合作平台,感谢所有参赛选手做出的精彩汇报及所有到场专家贡献的精彩而犀利的点评和建议,肿瘤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多学科合作完成的一个巨大工程,在精准治疗快速发展的时代,也不要忘记常规治疗和标准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是所有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欢迎继续关注 12 月 7 日将于南京举行的 2018 肿瘤精准医疗案例大赛·神经肿瘤南北中国赛的精彩赛事,我们将为大家进行第一时间的跟踪报道。

Improve Health

以上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