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多顶尖的医疗机构都是非营利非公立的,比如梅奥诊所(Mayo Clinic)、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我相信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不仅能在国内树立起一个标杆,也能够与国际这些最高水平的医疗水准接轨。」近日,在与丁香园的对话中,北大医疗集团联席总经理兼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政院长潘展明(Phua Tien Beng)如是说。
应时而生:树立国内标杆,接轨国际水准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非营利性三级综合医院,其最初的筹建工作始于 2002 年,历时 12 年,于 2014 年 12 月 5 日正式开业!在潘展明看来,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年代,作为一所背靠平安集团、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医学部雄厚资源,并创新性地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非公立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注定要背负「领跑医疗体制改革」的使命。

回顾当初放弃国外前景无限的职业生涯,选择来到中国加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迎接新挑战的原因,潘展明坦言,一方面是对「健康中国 2030」下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是看好具有独特优势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发展潜力。

在医疗专业能力方面,软件方面有百年院校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其附属医院的医疗资源为依托,硬件方面医院所用仪器设备均为国际一流;在医院运营管理方面,有《财富》世界 500 强企业、多年蝉联全球保险企业第 1 位的平安集团来支持。

另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非公立属性能够缓解国家医疗领域财政压力,而非营利属性则避免了资本过度逐利的潜在弊端,医院的收入结余将用来反哺医教研各方面,持续推动医学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医院一系列人性化的设计、贴心的服务能够满足当地患者对高质量医疗环境和充分关怀的需求。

再者,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是按照国际水准建设的一家医院,跟全球约 1,300 家医院有合作,能够提供前往海外就医或从海外回国就医服务。而且医院对于医务人员的培养也是国际化的,不仅积极把本院医生送出去进修,也常邀请国外专家来院交流。

以上这些特点正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有信心为民众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并持续发展壮大的底气所在,也是能够吸引像潘展明一样的优秀人才加入的重要原因。「世界上很多顶尖的医疗机构都是非营利非公立的,比如梅奥诊所(Mayo Clinic)、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我相信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不仅能在国内树立起一个标杆,也能够与国际这些最高水平的医疗水准接轨。」

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华文化的仰慕和寻根情怀也是潘展明选择来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自己是「土生土长」的第三代新加坡人,但潘展明始终对自己的祖籍福建泉州念念不忘,进潘氏祠堂寻根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或许是血脉相连的原因,潘展明对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非常痴迷,得益于此,回国 4 年里,他迅速适应了中文沟通、思维做事方式中国化的大环境。
深入布局:打造医教研全面同质化发展体系
在加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之前,潘展明曾先后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百汇医疗集团等国际知名医疗机构任职,也曾在英、美、澳大利亚等多国进行学习或就职。基于多年来积淀的医疗机构运营管理经验和技巧,潘展明对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发展规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在保障基本医疗的前提下,医院的发展应该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专科、重点学科。」据悉,潘展明推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制定了「1+5」重点学科发展规划,其中,「1」是指健康管理中心,「5」是指肿瘤中心、心脏中心、神经中心、骨科中心、妇产中心。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潘展明始终认为,治未病要远比治已病更加重要,所以他尤其重视和鼓励各科医生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宣传工作。

潘展明还表示,「非公立医院若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自负盈亏,这不仅是对医院的职工生活的保障,也能维护行业就业岗位的稳定,而且有助于医院对区域民众健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有信心在医院 10 开业周年内实现这一点。」

另外,医院不能只是提供医疗服务,还需要注重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此来持续为医疗行业输入人才和推动医学发展进步。在这方面,潘展明牵头建立了「1+6+n」的医教研联盟体系,立志要让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成为医教研全面发展的非公立医院的标杆。

据潘展明介绍,「1」是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牵头,围绕六大学科中心,与其他医院建立医教研联盟和双向转诊机制,承接疑难重症病患, 提高国际医院综合品牌和专科影响力;「6」寓意为北大医疗集团其余六家医院为支撑,与国际医院实现信息互通共享,通过远程医疗和专科联盟,整体提升集团医院临床和学术水平;「N」寓意中长期复制到 N 家综合、专科医疗机构,以集团内医联体建设经验为蓝本,中长期积极与广阔综合医院建立联盟,提升全国影响,服务全国患者。

「建立医教研联盟的初衷是推动实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事实上,目前我们已经在内部 6 家单位中做到了这一点。」潘展明补充道,「未来我们的医教研联盟工作重点对象是 N。」医教研联盟体系建设的成功,得益于潘展明提出的一系列创新模式:比如,在学科发展方面进行集团化的规划;再比如,充分利用平安集团旗下平安好医生的互联和医疗流量优势,打通线上线下医疗资源,实施两者相互结合发展的模式;另外,平安集团于 2023 年再次蝉联全球数字医疗专利的第一名,科技的赋能也将极大地推动医教研联盟的发展。
勇于探索:走出医疗与保险创新结合路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人们对高质量医疗需求的日益增多,国家医疗负担也日益加重,国家医疗系统压力巨大。潘展明指出,在这种情况下,非营利非公立医院在中国健康事业中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除了对非营利非公立医院给予支持和重视,助力医疗服务领域的创新发展,潘展明还建议在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加速创新催化,通过整个医疗行业的创新发展,来推动「健康中国 2030」目标的达成。

潘展明还强调,就目前而言,为更好地缓解中国医疗压力、助力健康中国,中国医疗行业需要采取更智慧的医疗支付策略,建议增加医疗商业保险的参与度和支付比例,走出医疗与保险的创新结合路。「相比西方国家,中国医保做得非常成功,但目前商业保险渗透率相对偏低。基本医保+商业保险才能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

如何才能提高医疗商业保险的渗透率?潘展明认为,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而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传统文化特点制定出更广泛可行、更具性价比、价值更高的方案。「比如,商业保险支付方式要创新改革,可尝试由企事业单位雇主买单、支持以家庭为单位共享各成员的保险保障等;再比如,可尝试将国家医保与商业保险以各种方式绑定,建议由国家统筹管理并为支付兜底,以确保全民都有资格、有能力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大环境下,目前国内各级医院已纷纷开始成立健康管理中心。但在潘展明看来,目前力度还远远不够,需要在更多方面尝试创新策略。「我们的医疗支付体系也应该以健康为导向,而非以治病为导向。」他呼吁加速建设以健康为导向的医疗支付体系,即:推动支付方(医保或商保)在健康管理中的部分获益补偿给服务方(医院),让医院、医生的收入与接诊的患者数量、用药量、手术量脱钩,从而达到即便「架上药生尘」,医生收入也不受影响的目的。
依托平安集团保险专业能力、医疗科技能力,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在「医疗+保险」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出色成效,并已于 2023 年 11 月正式获批「全国商业健康保险合作试点基地」。潘展明表示,未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将着力打造与商业健康险的深度融合,以医疗产品为抓手、医疗服务为保障,围绕商业健康险在医疗机构中「服务模式的搭建、结算流程的优化、产品类型的创新」三个重点工作进行探索与创新,为提升商业健康保险服务能力,完善商业健康保险支付体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座落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北京大学医疗城内。医院以「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为使命,性质为非营利性综合医院。
作为北京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得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其附属医院系统的大力支持,并力图整合资源,传承和创新北医系统的学科优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与就医环境,满足民众日益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医院管理模式与标准。
医院总建筑面积 44 万平方米,总投资 45 亿元人民币,核定床位 1,800 张,设有 60 余个医疗临床和医技科室。医院设备设施完善,拥有高水准的技术水平。患者在这里可以得到高素质医护团队充满人文关怀的多学科诊疗服务,并享受优质的医疗就诊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