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力争通过 5 年努力,实现公立医院的「三个转变、三个提高」,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自此,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任务也更为紧迫,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一大批在医改事业中勇于探索的公立医院,探索出了许多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落地方案,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近期,丁香园邀请到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党委书记胡海源,为大家分享他的独特观点和成功经验。

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谋医院高质量发展道路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曾指出,使我国公立医院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核心是要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即:从发展方式上由传统的、粗放式、规模式的发展走向内涵建设为主,来提高它的质量;从管理模式上,由粗放式的经营管理,要走向内涵式的、集约性的、高效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效率;从资源配置方面,要从过去重点配置硬件逐渐转向投向人力资源发展,来提高人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待遇。

在胡海源看来,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要某一个医院的技术做到「高精尖」,而是要形成一个保障人民健康,集预防、治疗、康复、管理于一体的的高质量的服务体系,再辅以新技术的创新,为高质量服务提供方法。「所谓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基于以上认知,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智慧化建设」为核心,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健康」理念,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整体实力、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信息化建设跨越、增强员工幸福感和获得感,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据胡海源介绍,这几年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不断深化医改工作,医疗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首先,从综合诊疗水平来看,呈不断提升趋势,2 年来先后开展新技术 145 项、新项目 146 项,其中,国内领先 3 项、国内先进 5 项、省内先进以上达 55 项,5 项填补了佛山地区技术空白。另外,医院辐射带动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已建立起糖尿病管理「顺德模式」,正推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防治模式,牵头成立了肺部肿瘤等 11 个专科联盟,做到慢病管理全覆盖,不断推动优势资源下沉,逐步实现区域内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等。再者,医院的医疗保障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比如在全市率先实现异地联网结算、商业保险联网结算、共济门诊系统改造,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始终坚持党对医院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并深入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以党建引领医院实现了持续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学科体系,提升医院救治能力和诊疗效率

学科建设可以说是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在这方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的策略是:一方面按照「强者恒强」的方式,把特色学科持续做大做强;另一方面,结合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问题,打造以特色学科为中心的优势学科群,形成一个整体的学科体系。

对此,胡海源举例表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积极发挥高峰学科辐射力,以器官系统为单位,打破科室壁垒,全力推进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妇儿生殖系统等「学科群」建设,打造了一批医教研均衡发展、综合实力强、特色突出,具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骨干学科。

据悉,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实力持续提升,获批广东省「十四五」临床重点专科(第一批)3 个,各类市重点专科 50 个,市级以上重点专科数量较「十三五」期间翻了一番。在 2022 年公布的《2021 年广东省 DRG 住院医疗服务综合评价分析报告》中,医院学科建设综合指数 5.57,全省排名 26 位,有 3 个专业排名进入了全省前 20 位,2 个专业排名进入全省前 30 位。

这种以器官系统为单位、以特色学科为中心的优势学科群的建设,加强了医院各科协作能力,大大提升了患者救治效率,赢得了百姓口碑。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各项医疗指标向好,核心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门急诊总量(不含体检、核酸)228.48 万人次,同比增幅 1.96%;出院 7.9 万人次,同比增幅 5.38%;健康体检人次(不含核酸)8.4 万人次,同比增幅 10.02%;出院患者手术 27061 人次,同比上升 9.38%;手术占比 34.25%,较 2018 年提升 2.27%;全院出院患者死亡率 0.4%,出院手术患者死亡率 0.2%,保持较低水平;平均住院日 6.8 天,逐年下降,较 2018 年减少 1.2 天;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占比 44.2%,同比上升 7.3%;DRG 总权重上升至 9.2 万,CMI 值上升至 1.17。

固巢养凤,积极营造助力人才成长的生态和环境

无论是科室建设还是医院高质量发展,其推动者都是医院的优秀人才,故人才引育一直是医院工作的重点,其中相比人才的「引」「育」指标,胡海源更关注人才的「留」「用」情况。

「引进人才就像挪树一样,挪的树越大,带的土堆就越大,挖的坑就得越大,浇水也得越多,阳光也要更充沛,它才能活。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有各类保障机制,如果机制不好、环境不好,人才引进的效果也不会好。」,胡海源补充道「不管是内育还是外引,最终人才都要在医院内进行长期培育,只有改进医院内部的人才发展生态、人才培养氛围和环境,未来才可能在院内长出能够担当大任的一批人才。」

据悉,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始终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引育政策,实施「头雁工程」、「菁英工程」和「青苗工程」,全力推进拔尖人才、骨干人才、后备人才等三个梯队的建设。比如,优化医院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对核心、重要岗位人才一人一策,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目标考核制等多种分配方式;完善员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鼓励优秀中青年骨干在职攻读学位和外出进修学习,每年选送 5~10 名骨干到国(境)外知名院校培训;设立优秀毕业生奖励办法,大力招引重点院校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生。目前累计博士后进站 55 人,招录博士 55 人、硕士 242 人,医疗系列博士、硕士学历人员占比超过 50%。

同时,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对于科研人才的培育,也是加足了马力,从硬件、软件都搭建了平台,让大家工作有期待、有热情、有空间!医院不断建立健全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建成了 3,700 平方米的医学研究中心和药物临床试验 I 期临床研究中心。自 2018 年以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27 项,立项数位列佛山市医疗机构首位;获批中国博士后基金 40 项,其中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2 项,实现佛山市医疗领域在该项目零的突破;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 44 项。获批佛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医院市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

注重教学,致力于培养合格的医者、济世之大医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作为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其在教学方面实力斐然。而且近年来,医院一直在不断优化教学条件、浓厚教学氛围、激发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2019 年以来,新增博士后合作导师 8 人、博士研究生导师 9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30 人;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 2018 年的 10 名猛增至 2022 年的 59 名;国家级住培专业基地增至 21 个,住培学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首次通过率逐年增长,2022 年达到 84.84%,高于全国及广东省平均水平。此外,医院接管了顺德区政府交付的 15,000 平方米的临床医学院大楼,积极推进临床医学院建设。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胡海源尤其重视对学生行医态度、做人品格的考量。「与《中国机长》要求从业者尊重生命、尊重责任、尊重规则类似,我认为中国医生应该做到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法律。」胡海源如是说,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强调保持敬畏的重要性,并希望每一位临床医生都能牢记并在临床工作中践行这一点。

保持敬畏能够避免走入歧途,而保持热爱和坚持学习方能成就辉煌。胡海源指出,医学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唯有保持对这个救死扶伤职业的热爱才能走得久远。在胡海源看来,医者在医路前行中,要始终坚持学习和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和更新知识,要做到医教研全面发展,这样才有可能在医学领域真正有所建树、成为令人仰望的一座高峰。与此同时,还要坚持做到发自内心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诊疗决策,努力追求患者利益最大化,如此便有可能成为备受世人尊重和敬仰的大医。
「尽管我们对医生的要求很高,但医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也不是不知疲倦的机器」,胡海源坦言,「医生不能一直高负荷地在高压环境中工作,需要适时通过恰当的途径释放工作压力。」对此,胡海源建议年轻人能够养成一种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自己的一种生活爱好,比如跑步、打球、跳舞、唱歌、旅游、书法、读书等等,通过劳逸结合来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医疗质量,这也是成功的医生普遍共有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