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需求是 ICL 发展的两大驱动引擎
ICL 诞生于上世纪中叶,在美国政府加强监管及商保机构控制医疗支出的「助力」下,行业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市场份额随之逐步走高,并于 90 年代中期稳定在 35% 左右后一直持续至今。与此同时,ICL 行业在欧洲和日本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渗透率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陈海斌董事长介绍说,目前,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ICL 已经成为重要的医疗服务机构,在日本 ICL 的市场份额接近三分之二,欧洲也超过了一半。在澳大利亚 ICL 包揽了超过八成的检验服务。ICL 的强势崛起现已催生出 Quest、Labcorp、Sonic 和 BML 等四个以此为主营业务的龙头公司。

ICL 在中国的发展也正经历类似的过程,这其中,政策与需求是 ICL 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市和中心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距离患者需求相差较远。故而新医改强调通过分级诊疗通过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将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可以想见,这些举措将令基层医疗的就诊率和检验需求得到显著释放。

随着分级诊疗的逐步推行,诊疗量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检验样本增加,资金预算有限和人员配备不足,成为现阶段制约基层医疗机构接诊能力的关键问题。ICL 能有效解决基层成本控制和诊疗专业化的问题,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有助于推进分级诊疗建设。

陈海斌董事长还提到,国家卫生部门推行的医保控费政策以及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也为 ICL 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今年 6 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公告,确定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 30 个城市为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 DRGs )国家试点城市。这也意味着,医保支付方式从「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付费」的变革,将在全国更大范围内试点。

在我国,绝大部分检验检测服务是由医院检验科和病理科开展的。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服务需求的不断上升,检验项目日益增多,经由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会发现一些特定检验项目,仅凭院内检验,难以同时兼顾临床工作和患者诊疗的需求。

基于上述原因,一方面从开源节流、平衡自身收入结构考虑,另一方面为了患者提供更优质检验检测服务,公立医院有充分的动力将特定检测项目外包给 ICL 来执行。ICL 企业通过与医院建立业务合作,根据医院的要求及检验检测规范,集中收集并检测合作医院采集的样本,检验后将检验结果送至医院,并应用于临床,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中国 ICL 行业具备巨大的成长空间
从欧美国家及我国的实践来看,建立专业的 ICL 机构,承接医院检验科或病理科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由此带来的益处非常明显。陈海斌董事长表示,相较分散于各个医院的检验检测服务,ICL 因其集约和规模效应,能够带来成本、技术和质量三大优势。

首先,成本控制是 ICL 的重要长项。在同样的服务半径内,ICL 可以承担更多检验任务。规模化势必带来更高效率和较低成本。此外,在购买上游检测试剂盒检测设备时,检验规模化的提高也会增加 ICL 的议价能力。对于医院而言,减少了检验设备和相应人员的投入,也降低了设备采购支出。

其次,ICL 能够提供更多检测项目。通常来讲,医院检验科提供的检测服务一般在 1000 项以内,对于一些前沿或罕见检测项目,由于要投入新的设备和人力,医院往往跟进较慢。而 ICL 因为检测通量大,面对的服务需求更多,提供更多检测项目是应有之义。迪安诊断拥有全国规模领先、技术领先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已经可以提供 2500 余种检验服务。

第三,更高的检测质量也是 ICL 的关键优势。ICL 在与医院合作开展检测服务时,并不具备垄断优势,只能凭借高质优价来展开竞争,因此开展检测服务时,更加倾向于使用性能先进的设备,遵循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而且更有意愿参与国际标准的认证,以彰显其服务能力。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17 年我国公立医院住院部以及门诊检查收入达到 2806 亿元,同比增长 11.4% ,2010-2017 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6.28% ,预计 2020 这一数值将达 3764 亿元。谈及 ICL 在中国的发展,陈海斌介绍说,目前开展 ICL 服务的公司有近 1500 家,竞争相对激烈,但 ICL 优势特征将行业发展呈现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特别是我国 ICL 市场渗透率仅为 5% ,对标欧美发达国家,具备规模效应和公信力的行业头部公司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迪安诊断为例,公司创立于 1996 年,2004 年便成立了旗下第一家 ICL ,即杭州迪安。经过十余年的拓展,尤其是 2016-2017 年间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全国布局,公司已经设立 39 家实验室。2009-2018 年,公司诊断业务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36.68%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位居同行前列。
迪安诊断办公大楼及独立医学实验室
「合作共建」模式带给 ICL 行业新机遇
临床检验技术的进步既带来了检测标的物的增加,同时也有方法学的进步。在检验医学行业,针对不同的检测项目,有普检与特检之分。普检是指卫健委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之内的服务项目,特检是指目录之外的以分子检测和诊断为代表的服务项目。

如果将普检视为存量市场,那么特检项目就是增量市场。陈海斌指出,分子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特检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肿瘤诊断与治疗相关的基因检测,有可能带来千亿级别的市场增量。以项目数量和服务价格作为指标,来对比普检市场与特检市场,后者将远远超越前者。

他介绍说,在公司创立之初,以体外诊断产品代理模式为主,至今仍是罗氏诊断在亚洲最大的代理商。在政策指引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为了满足一些医疗机构检验业务外包的需求, 2004 年公司开始发展以普检、特检、诊疗一体化为核心的 2.0 版「服务+产品」一体化商业模式。

近年来,受国家医联体、医共体政策的推动,公司推出了 3.0 版的合作共建模式,陈海斌董事长解释说,所谓合作共建,就是在医院实验室人、财、物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公司和医院达成合作协议,为医院实验室提供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咨询建议和管理输出,对医院实验室提供全方位管理建议并协助实施,包括提供检验外包服务、管理咨询服务、试剂及设备销售或集中采购等各类服务。

2018 年,迪安诊断新增福建、湖北、吉林、新疆等区县市场合作共建市场 25 个,连续签约 10 余家大型三甲医院,全国合作共建客户数量超过 400 家,新增项目 60 多个,业务覆盖达 30 多个省市自治区。在这一过程中,迪安通过向区域检验中心下沉,建立多层次网络布局,整体化解决方案服务体系得以不断完善。
迪安诊断合作共建实验室
在美欧发达国家,ICL 行业与检验医学的发展几乎同步,面对行业变化有着较为充裕的调整时间。中国 ICL 行业由于相对较晚,需要在苦练内功的同时面对普检、特检及诊疗一体化等叠加需求,加之中国医疗体系正处于变革当中。为此,陈海斌董事长特别强调,行业参与者亟需不断探索以寻找适应中国市场的 ICL 行业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抓住其中的发展机遇。

陈海斌董事长最后也通过丁香园向全国医生表示:迪安诊断愿意和全国专业医务人员一道,共同为提高临床检验水平,推进诊疗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合作共建模式,为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服务而共同努力。
图片来源:迪安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