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从美国 UIC 商学院毕业回到祖国已三月有余。尽管归国以后千头万绪,工作繁忙,可每每想起在美国的那些日夜埋头苦读、同学团队奋战 presentation(项目陈述)、参加各种活动的场景,就像一幕幕电影片段,清晰地如同就在昨天,长久地无法割舍,无法忘怀。

克服年龄关、语言关、数学关,不断超越自我
出国前由于工作极为繁忙,我没有时间精力进行专门的英语学习。但自恃在国内考硕士和博士时,我的英语考试成绩都是当年考生中的第二名,我心怀忐忑地来到美国 UIC 大学开始医药卫生管理方向 MBA 的学习。
由于之前学的是哑巴英语,英语阅读、笔译、写作是自己的强项,但二十年来都没怎么说过使用过。上课时,美国教授全英文授课,侃侃而谈、旁征博引,尽管会有意识地放慢速度,可我仍然反应不过来,听不懂!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却似堵住一般憋个面红耳赤开不了口!那份惶恐焦虑,怎是语言所能表达。而几门专业课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更让我着急上火。上学时学过的浅显的数学知识已然全部忘却,很多数学公式和字符我都看不懂。
怎么办?放弃吗?开弓没有回头箭。更何况我是被医院公派学习的, 放弃就意味着辜负,我只有沉下心面对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数学上不懂,就向我年轻的同学们请教。美丽聪明的 Wiki 和 Lorry、财会学专业毕业的 Harmony、数学小天才 Patric、博士毕业的 David 和 Heihei 对我都是有问必答、不吝赐教。一想起这些优秀、阳光、聪明的同学们,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温暖和感动。别人出去观赏美国风土人情美丽风光,我去图书馆学习;别人做一遍题目,我反复做几遍。原本我只想提高英语水平,却发现只能把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攻克数学题目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Cooperate Finance 这门课的公式尤其多,几张 A4 纸都打印不下。却因自己的勤奋努力,最后我竟然给几位同学举办了考前辅导讲座,这真的是奇迹,也让我收获了尊敬。而在第二学期时,我突然可以用英语比较流利地表达我的很多想法,这大概就是所谓量变到质变吧。由于从事医院管理实践多年,我对教授的讲课有许多共鸣,也有很多思考。我成为上课发言最积极的学生之一,和教授交流最多的学生之一。
同学们感慨地说:我的表现证明学习之路上,年龄不是问题,等他们到我这个年龄,也要不忘初心,依然坚持学习。
成功是什么?我想,不是名利的俘获,不是升官发财,而是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一个奔五的女性,告别亲人,在异国他乡静下心来,像年轻的大学生一样上课、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克服了年龄关、哑巴英语、数学零基础这几重障碍,就是在超越自我,也算是一种成功吧。
严谨热忱求真务实的教授们
给我们上课的教授们都是专业领域内的佼佼者。但在课堂上,只要我们向教授们提问,他们都会立即停止讲课,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为了让我们理解明白,他们会不厌其烦举出若干案例来阐释一个原理、一个公式或一个模型。那份严谨热情的职业精神让人钦佩不已。
我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算得上是一个工作狂。但和教授们的严谨勤奋相比,我真心感到还是有差距的。到美国四个月后,我应邀给一所美国女子学校讲授中国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讲解过程中,那些美国女学生以无比的热忱向我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让我深感在美国当老师的不易。

四处游历参观美国各层级医院
作为一名中国三级甲等医院的中层管理者,作为江苏省等级医院评审专家库成员,十余年来,我曾到过 70 余家中国医院参观和评审。赴美之前,我就有参观美国各层级医院的计划。但是美国的医院安保管理很严格,参观医院必须要提前申请并办理一些手续。
经过 UIC 商学院安排,我们得以参观了位于芝加哥的社区医院、UIC 大学附属医院、提供免费医疗的 Cook County 医院以及大名鼎鼎的梅奥医院,并有幸参加了几次医院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会议。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位于芝加哥、排名全美第八的西北纪念医院的一位教授,使我能够组织全班同学参观了这所名院,并与这所医院保持了长期联系。通过在美国奋斗多年成为 attending doctor 的好友帮助,我得到参观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和克利夫兰医院的机会。这些经历让我对美国医院和医院管理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回想赴美留学经历,我的心里始终充满感谢、感动、感恩。感谢我所在的医院领导有这样的远见卓识,给予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招生办老师们全程的帮助鼓励;感谢 UIC 教授们严谨热忱的授课;感谢年轻的同学们所展示的优秀品质;感谢我的家人给予的鼎力相助;感谢在美国萍水相逢的美国居民热情无私的帮助….. 少了其中任何一环,我的赴美留学经历都将会陷入失败和沮丧。幸运的是,我拥有了所有这些,顺利毕业,学成归来!
王静
二O一七年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