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星医学

星闻 | 精准医疗为肿瘤患者提供最大临床获益


金秋时节,大雁南飞。二十日,  嘉会国际医院开业之际,领星医学特邀全国近百位肿瘤专家齐聚上海,举办胃肠道肿瘤精准医疗专题沙龙。交流探讨精准诊疗新发展,共同推动精准诊疗临床实践,造福更多患者。

image1.jpeg
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臧远胜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外科主任周建平教授担任主席。

臧远胜教授对内外科领域医生齐聚一堂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胃肠道肿瘤精准医疗的发  展应该基于临床全外显子组(Clinical Whole Exome Sequencing, CWES)以及其他前沿技术。在本次会议中臧教授特别指出「案例分享」环节需要以病理为依托来主导思考。

周继平教授从外科医生的角度强调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指导精准医疗在临床上的运用,使患者在基本规范中得到个体化治疗。精准医疗必将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的诊疗起到里程碑式的积极推动作用。

image2.jpeg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曲秀娟教授进行会议上半场主持

临床全外显子组和个体化 ctDNA 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许强博士(领星 CEO)表示,通过结合临床病理及其他临床因素,临床全外显子组(CWES)以及个体化 ctDNA 监测可以为肿瘤的个性化用药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检测信息和建议,并从 临床运用的角度详细阐述两者在肿瘤医生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随后结合两个实际 案例【「CWES 如何为 Panel 检测全阴性的患者提供临床指导意见」和「全方位的基因变异谱为复发 GBM 患者发现真实获益药物」】,强调 CWES 包含的全面基因突变信息和免疫治疗相 关信息可以给予临床医生指导患者治疗最大的选择权限,对后续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image3.jpeg
▲许强博士

另外,许强博士详细解释了领星个性化 ctDNA 监测如何从策略层面克服了血液 ctDNA 的假阴性和不均一性等问题,从而在患者肿瘤进展或耐药出现时及时给出备选方案。他表示,未来 领星将始终秉持「肿瘤精准医疗全程管理」的理念,通过「临床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个性化 ctDNA 监测」的精准医疗理念结合临床实践研究帮助更多的中国肿瘤患者,根据其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为患者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治疗指导。

结肠癌 ASCO 治疗新进展

 image4.jpeg
▲高明教授

高明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以「结肠癌 ASCO 治疗新进展」为主题。列举 2017 年 ASCO 年会期间,有关结肠癌辅助化疗、肿瘤部位之意义(左右半原发肿瘤对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影响)、生物标志物和免疫疗法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强调临床治疗需要依据分子分型选择个体化治疗策略。此外,目前免疫治疗在部分患者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希望可以乘胜追击,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更有利的武器。

案例分享 1:分子检测指引下的抗癌长征路

 image5.jpeg
▲柳珂博士

柳珂博士(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讲述了医生在患者入院后所面临的三大难题:

1.既往一、二线治疗中的化疗联合靶向合理吗?

2.药物种类局限,是否通过优化用药搭配和用药剂量来改善疗效?

3.多线治疗后该患者还有什么选择?

医生团队是如何随着患者病情进展而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的,以及他们在面对患者失败治疗时的沮丧和获益的喜悦。

柳教授认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能够看到分子检测给患者在疗效上带来的获益,尽管结直肠癌精准治疗之路还在探索,但是要相信随着对致病机理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多的结肠癌患者将会临床获益。

 image6.jpeg
▲蔡炜蒿教授(左)和邓觐云教授(右)

案例点评嘉宾蔡炜蒿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和邓觐云教授(江西省肿瘤医院)都对柳珂教授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且在如何减轻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时的副作用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image7.jpeg
海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王琳教授进行会议下半场主持

案例分享 2: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病例

 image8.jpeg
▲郑桐森教授

郑桐森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享了一例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病例。介绍从患者最初确诊到疾病复发进展时肿瘤标志物和整个治疗方案是如何变化,以及 MDT 会诊时各科室对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如何选择的建议。

image9.jpeg
▲丁轶教授(左)和李红军教授(右)

丁轶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疗科)和李红军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对该案例进行了点评。丁教授认为,当结直肠癌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时,整个治疗的全程管理会带来更好的效果。李教授对于集中各科室的力量全力以赴表示赞同,临床治疗需要结合内外科和最新技  术,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案例分享 3:肠癌肝转移免疫治疗病例

image10.jpeg
▲任超博士

任超博士(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分享了一例从 2014 年开始治疗的肠癌肝转移免疫治疗病例,也是他遇到的第一例「医学奇迹」,该患者更换过 8 次治疗方案,至今任维持着很好的生存质量。任超博士表示,三类化疗药+两种靶向药的合理使用是患者生存延长的基础,新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为患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image11.jpeg
▲温福刚教授(左)和仲飞教授(右)

点评嘉宾鞍山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温福刚教授呼吁关注胃肠道肿瘤免疫治疗的生物标记物,临床治疗需要给患者最好的生存质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仲飞教授也表示,要基于基因检测结果为患者寻找一些比较可靠的治疗方案,最全面的的选择或许正是患者可以创造奇迹的原因。

小结

两位主席最后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臧远胜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不仅仅是学术的专题会,同样反应了医生对临床病例诊治的痴迷和对学术的追求,非常高兴在简短和紧凑的时间内学到了许多难能可贵的东西。周建平教授呼吁更多的外科医生要参与患者的全程治疗中,全程关注病情进展,可以挽救相当一部分复发的患者,另外,肿瘤科医生应该读懂全外显子,从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且可以在个性化 ctDNA 监测手段的帮助下提前干预,及时更改患者的治疗方案。

Improve Health

以上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