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ove Health
2019 年 3 月 16 日,第三届中国脑胶质瘤学术大会领星生物分子诊疗专场于丝绸之路的起点,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成功举行。
本次会议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为分子诊疗专题报告,从神经外科,病理,放疗,综合治疗的角度,全面介绍了分子诊断在脑转移瘤和胶质瘤中治疗的意义。下半场为领星精准医疗神经肿瘤 MDT 案例大赛全国总决赛,比赛由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 MDT 学组,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CGCG)主办,领星医学联合 NEJM 医学前沿协办。
会议邀请了国内数十位神经肿瘤专家,包含神经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以及肿瘤综合治疗科的专家作为评审团。同往年一样,领星医学作为唯一一家在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年会上举办分子诊疗专场的基因检测公司,希望通过精准医疗为患者造福,在业内树立标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肿瘤综合治疗病区主任李文斌教授为领星生物分子诊疗专场作开场致辞,李教授表示精准医疗是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而真正的精准医疗,正如江涛教授所提倡的,一方面是分子诊断,另一方面则根据分子诊断的结果,针对分子的治疗,这才是最正宗的精准医疗。
领星医学副总裁孙兆成先生对参会的各领域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领星医学愿意和各位专家一起推动中国脑胶质瘤的精准医疗发展,同时希望领星医学能成为各位专家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一起携手共同造福更多的患者,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精准医疗带来的福利。
分子诊疗专题报告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教授作为首位演讲嘉宾,他汇报的内容是《脑转移瘤治疗策略》,指出手术可迅速缓解高颅压症状,提高脑转移瘤患者生活质量,为继续治疗争取时间和机会。同时通过分子病理诊断,明确肿瘤的分子分型,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方向。以手术为基础联合放疗、化疗辅助分子诊疗整合诊断的综合治疗模式可提高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中国医科大学创新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安华教授分享的是《脑胶质瘤分子诊断与免疫治疗》,吴安华教授指出胶质瘤分子病理分型是胶质瘤患者免疫风险评估、免疫微环境评价、免疫治疗差异的始动因素,并介绍了胶质瘤免疫风险评估的相关分子模型,免疫微环境诊断、分子病理诊断以及胶质瘤免疫治疗综合治疗方案选择。
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李智教授带来的是《分子病理更新及解读》,自 2016 年 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发布以后,特异性基因突变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胶质瘤发病机制的理解,并导致新的肿瘤分类。在目前实践中,这种分类不仅是补充,而且越来越凌驾于组织学诊断之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疗科主任盛晓芳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分子病理时代下胶质瘤放疗模式》,盛教授从 NCCN 指南和中国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入手介绍了分子分型关联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和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随后,盛教授与参会专家讨论了两例疑难病例,都是非常罕见的病例,提出放射肿瘤学的发展正处于转折点上,神经肿瘤领域需要改善技术,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眼光看待,从而更准确地去「瞄准目标」。
神经肿瘤案例大赛总决赛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 MDT 学组组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杨学军教授为本次比赛开场介绍,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志雄教授对到场评委以及从半决赛中决出的 4 支 MDT 代表队介绍。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MDT 团队胡清军医师带来的病例是《WHO 2016 版新分类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病例报告》,术后病理显示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Ep-GBM 好发于脑皮层或间脑,可有卒中和脑转移,常伴有 BRAF-V600E 突变。手术、放化疗为常规治疗手段,并且预后差。后期采用基因治疗方法,总生存期 28 个月。建议治疗前完善脊髓 MRI、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全基因组测序有助于整合诊断、评估预后、指导治疗。BRAF 抑制剂是一种潜在的治疗药物,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MDT 团队邱天明医师汇报的是《CWES 在胶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首先介绍了一例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III 级),CWES+Panel 监测显示 IDH1 突变,1p/19q 联合缺失,TERT 启动子突变,MGMT 启动子甲基化阳性,为三阳性胶质瘤,预后较好;后两例病例都为胶质细胞瘤(WHO IV 级),CWES+Panel 监测显示 IDH1 野生型,1p/19q 无缺失,TERT 启动子未突变,MGMT 启动子甲基化阴性,为三阴性胶质瘤,预后极差。因为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后两例病例患者预后完全不一样,提示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组织病理不明确时,分子病理是重要依据。根据整合诊断结果依照不同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对预后的预测更精准,更细致。
上海长征医院 MDT 团队王洪洋医师演讲的是《长期生存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一例》,首先王医师介绍了该病例的相关情况,分子病理显示 IDH1 阴性,MGMT 启动子未甲基化。其次,与现场专家讨论了该例患者能够长期存活(2011 年初发)的原因,可能与该例患者的肿瘤生长在非功能区,手术切除非常完美达到全切有关。有研究显示 KPS 评分越高,GBM 患者生存时间越长。肿瘤切除程度越大,患者生存获益越明显。
天津环湖医院 MDT 团队王焕宇、张学斌和王政医师带来的是《成人弥漫中线胶质瘤精准治疗探索》,分子病理诊断显示为弥漫中线胶质瘤,H3K27M 突变(WHO IV 级)。首次超早期化疗预后不好,并讨论了对 MGMT 启动子非甲基化患者是否采用替莫唑胺超早期化疗。根据 CWES 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选用靶向药物治疗+放疗,放疗 3 个月有好转,但是 6 个月后出现呕吐。通过脑脊液检测新发病灶病理诊断后,再次调整治疗方案。弥漫中线胶质瘤(H3K27 Mmt)预后差,VP-16 节律联合 DDP 同步放化疗可作为非甲基化患者的替莫唑胺替代方案,同时推荐根据 CWES 结果完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比赛结果
本次比赛采用评委打分加主席点评加分形式,最后评出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1 名,优秀奖 2 名。感谢朴浩哲教授、王伟民教授、吴劲松教授、张晓华教授、祝向东教授、陈菊祥教授、姜炜教授、许在华教授、蔡林波教授、王晓光教授、李臻琰教授、江波教授对几位参赛选手作出了精彩点评。
中国胶质瘤协作组第三任组长,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马文斌教授对本次比赛进行了总结点评并宣读了最终比赛结果,天津环湖医院 MDT 团队荣获一等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MDT 团队荣获二等奖,上海长征医院 MDT 团队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MDT 团队分别获得优秀奖。
天津环湖医院 MDT 团队荣获一等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MDT 团队荣获二等奖
上海长征医院 MDT 团队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MDT 团队分别获得优秀奖
大会总结
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本次大会接近尾声。杨学军教授在总结本次大会时指出,江涛教授对本次 MDT 案例比赛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四支 MDT 代表队展示了各自单位具有特色的 MDT 模式,水平都非常高,同时感谢领星医学提供「不忘初星,践行前沿」这个交流互动平台。精准医学的推广和发展是不平衡的,通过比赛的形式不同地区的 MDT 团队齐聚一堂,共同推进这一技术的发展,让更多医生感受精准医疗的魅力,从而最终使患者获益!
Improve Health